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网 > 专题专栏 > 三全育人 从我做起 > 正文

[“三全育人 从我做起”主题活动系列报道(20)]体验人工智能,弘扬劳动精神——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创新思政育人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3-06 作者:吴扬 编辑:刘况 来源: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师生立足学科专业优势,协同创新思政育人实践活动,将人工智能教育与劳动精神弘扬紧密结合,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深入社区、学校推进五育并举,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贡献力量。

科普宣讲:解密人工智能,点亮劳动之光

学院邀请清华大学副研究员王东及本院副教授利节等专家,走进社区,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案例,为青少年揭开人工智能的神秘面纱。通过介绍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应用前景及风险挑战,专家们不仅激发了青少年对现代科技的兴趣和热情,更在潜移默化中弘扬了劳动之智,引导青少年认识到科技创新背后的辛勤劳动和不懈努力。

实践体验:感受科技魅力,激发劳动之力

学院基层服务践行团成员精心策划十节科普课程,带领青少年亲身体验人工智能科技的魅力。从无人驾驶车模型的遥控驾驶到机器狗的灵活操作,青少年们在互动和实操中感受到了科技的神奇与魅力。这些实践活动不仅培养了青少年的科技文化素养,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科技梦”的种子,激发了他们对劳动创造的热爱和追求。

创意指导:设计智能作品,展现劳动之美

学院实践团志愿者鼓励并支持青少年运用前沿技术开展跨学科创作。在志愿者的指导下,青少年们利用数据库、WPS、Midjourney平台等工具,创作出了《穿越雅典学院》、《银河和平杯》等精彩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青少年在实践活动中的学习成果和创造能力,更通过答辩环节锻炼了他们的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拓宽了思维视野,展现了劳动创造之美。

专访调研:洞察发展趋势,彰显劳动之荣

学院实践团志愿者深入学校、社区开展科普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收集民众对青少年人工智能科普的意见和建议。调研结果显示,社会民众普遍认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应用是大势所趋,青少年应培育提升人工智能技术素养。这一调研成果不仅反映了人工智能所体现的劳动之荣,更为学院未来开展人工智能科普活动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依据。

携手共建:搭建教育桥梁,共享劳动之悦

学院实践团志愿者还走访慰问学校学生,为他们送去文具用品和学习鼓励。通过这一系列劳动实践活动,志愿者们深刻感受到了将所学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价值,也更加坚定了弘扬劳动精神、强化五育并举的时代责任。同时,这些活动也促进了学校与社区之间的紧密联系和合作,共同为青少年搭建起了通往人工智能世界的桥梁。

总体而言,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通过一系列思政育人实践活动,不仅为青少年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人工智能科普体验和实践机会,更在潜移默化中弘扬了劳动精神,推动了五育并举的深入实施,这些典型做法和高质量发展案例将为学校创新思政育人方式提供有力支撑和宝贵经验。

学校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东路20号    邮编:401331

信息管理:党委宣传部(党委网络工作部)  技术支持:信息化中心

版权所有:澳博在线官网娱乐游戏(CHINA)股份有限公司    渝ICP备

渝公网安备